关于申报2025年度苏州市软科学研究(面上项目)的通知-苏州工学院人文社科处、学术期刊编辑中心

通知公告

通知公告

通知资讯

当前您的位置: 首页 - 通知公告 - 通知资讯 - 正文

关于申报2025年度苏州市软科学研究(面上项目)的通知

发布日期:2025-03-07浏览量:

各相关学院、部门:

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、三中全会精神,2025年度苏州市软科学研究围绕苏州市委、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,聚焦打造全球科创高地,支持面向我市科技创新和改革发展的决策研究项目,努力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,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。现组织开展2025年度苏州市软科学研究面上项目申报(重点项目另行通知),有关事项通知如下:

一、组织实施

(一)组织方式:采取竞争择优方式组织。申报人根据指南(附件1)研究方向自行拟题申报,待审核通过后开展研究并提交研究报告。苏州市科技局组织专家对研究报告进行评审,择优立项并给予经费支持。

(二)资助方式及额度:采取后补助方式,单个项目资助经费不超过8万元,项目立项后一次性拨付。

二、申报要求

(一)申报单位要求。项目申报单位应为在苏州的高等院校、科研院所、企事业单位、政府部门、新型研发机构、社会组织,且为独立法人单位。鼓励跨部门、跨单位联合申报、协同研究。

(二)项目负责人要求。项目负责人应具备完成项目所需的研究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;项目负责人须从其实际工作并有固定人事关系的单位申报。鼓励35周岁以下(1990年1月1日后出生)青年研究人员牵头申报项目。

(三)项目申报书要求。项目申报书应紧扣选题范围,详细填报项目概况(包括立项依据、研究内容、研究目标、研究方法和实证设计,研究条件和工作基础,预期成果及应用情况等)、实施计划以及经费情况。

(四)限项要求

1.我校申报限额为2项。学校将根据申报情况进行遴选,择优推荐。

2.项目负责人应无在研的苏州市级软科学研究项目,且限报一个项目,作为项目主要参与人可最多再参与一个项目;项目主要参与人的申报项目和在研项目总数不超过2个。

(五)其他要求

1.已获国家、省级立项的软科学研究项目,不得以相同内容申报市级软科学研究项目。

2.由多家单位合作实施的,项目承担单位须与合作单位签订合作协议,明确各方权利义务、资金安排、知识产权归属、法律责任等。

3.项目申报材料中如有涉密内容须作脱密处理。

4.申请项目时,申报单位和申报人不存在被限制申请财政性资金项目惩戒的情形。

三、研究成果要求

1.项目研究报告应聚焦苏州创新驱动发展需要,包含研究目标、现状分析、调研案例、实证研究及对策建议等内容,实证及调研的文字篇幅应占总篇幅的50%以上,对策建议部分应有较高的可操作性与可行性。

研究报告引用或提供的数据应以2024年数据为主,并保证真实性和权威性。

研究报告控制在10000字左右,并要有500字左右的内容摘要。

2.项目研究报告提交截止时间为2025年5月31日,全文重复率应在20%以下(以“维普论文检测系统”检测结果为准),严禁抄袭等学术不端行为。

四、申报事宜

(一)网上申报。申报人注册登录苏商通平台(https://sst.suzhou.gov.cn/),点击政策直达->申报直达->科技服务进入,或访问“苏州市财政专项资金申报平台”(http://www.szzxzjsb.com),点击“项目申报”进入页面,在项目列表中选择“2025年苏州市软科学研究项目”申报任务,点击“我要申报”后进行在线申报,并上传相关附件材料。

(二)材料要求。申报人应对申报材料的真实性、合法性和完整性负责。

(三)申报时间。系统申报自2025年3月10日9:00起开放。

项目申报校内受理截止时间为2025年3月31日16:00,逾期不再受理。

WORD版《申报书》(附件2)请在截止日期前发送至人文社科处邮箱skc@cslg.edu.cn。

待校内遴选后,另行通知项目申报老师提交纸质版《常熟理工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类项目及成果评奖意识形态审核表》(附件3,一式2份,项目申报人本人签名,二级院部党组织负责人签字并盖党组织章,人文社科处和二级院部各留存1份)。

业务咨询:苏州市科技局政策法规处陈亚君、顾静,电话:65230821。

系统技术支持:苏州市科技服务中心信息科张弘驰、姜素芳,电话:65236208。

人文社科处联系人:卢广伟、徐娇娇,地址:知新楼316,邮箱:skc@cslg.edu.cn,电话:52251273。


人文社科处 

2025年3月7日